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活动
2021商学院面对面:专访复旦大学MBA项目副主任孙龙
来源:中国MBA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1/06/18

央视网消息:近日,央视网推出《2021商学院面对面》特别栏目,将陆续邀请全国知名商学院院长、教授做客央视网,聚焦商学院本身以及与时事热点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管理、创新、教学、招生等方面话题,推广国内外优秀商学院办学经验,探寻商科教育创新与融合。本期《2021商学院面对面》做客嘉宾是复旦大学MBA项目副主任、国际MBA执行主任孙龙老师。

打造以学生全面领导力发展为核心的综合、稳定的教育体系

互联网的发展给商学院教育带来很大挑战,竞争也很激烈,没有办学特点很容易被淘汰。孙龙指出,当下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互联网非常发达、5G越来越普及,知识非常容易获取,商学院、包括大学依然能体现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在大学,知识架构非常的系统和全面,且清楚自己的定位,培养目标清晰,即知道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下,大学能够提供的知识及课程整体设计非常完善。

第二,大学师资队伍比较稳定、成体系。复旦管院有8个系,每一个系都有师资梯队和研究领域,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学科发展不断调整,能够给学生提供非常稳定、有体系的系列课程。

最后,在大学体系下,会逐渐形成一些不同课程(我们叫Program或者课程),这些课程会形成独特培养体系,围绕课程或者项目的设计初衷,适应着经济整体发展,为国家提供不同方面的人才。

复旦 MBA项目是为了向社会输出高端、专业型、应用型管理人才。围绕这个目标来构建课程体系、第二课堂,帮学生构建国际视野和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责任重要性,打造一个综合、完善、一个“全人”教育体系。这是一个需要耐心、长期性的,有很多前瞻性思考的系统性工作,在办学的同时,要打开大门,跟社会、企业、产业做非常紧密的结合。

同当前中国经济体量相比,我国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孙龙认为,大学最大的两个功能,一是科研,一是教学,即向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1985年,我国整体恢复商学和管理学教育,直到今天,各个阶段的学生,从本科、研究生、MBA、EMBA等更高层级的,同时也做了许多经理层面、非学历的教育培养工作,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是,同当前中国经济体量相比,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还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还有很大一块工作需要大家来完成。

复旦也在不断努力整合资源,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复旦MBA项目,目前每年招生850人左右,跟国际一流学院相比(哈佛900人),依然还有很大差距。全美有1000多所商学院,国内目前只有200多所商学院在提供MBA教育。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同学接受专业学位的MBA硕士阶段教育,他们也会更好去带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助力中国经济继续腾飞,一定会有他们的贡献,孙龙补充道。

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的“青年菁英、未来领袖”为目标

复旦一直以来是一个非常讲使命驱动的学校。复旦MBA在设立之初,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能在未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青年菁英、未来领袖。学习这个课程的同学,在未来不只是做一个收入很高的经理人这么简单,他要承担起对社会、行业的责任。目前,复旦已经形成非常完善、以学生全方位领导力发展为核心的五个支柱培养体系,孙龙一一跟大家做了分享。

第一个支柱是教育课程,即知识。在这个维度,要给学生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框架和体系,形成知识体系后,学生在未来成长当中,他可以在这个体系上不断地去进行终身学习,去自我发展,同时,他的思路和逻辑会体系化运作,让他能够从容地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第二个支柱是管理实践,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在这个环节,复旦会设置很多案例教学内容,商业模拟课程,安排商业咨询实践给学生,让学生在校期间为企业做咨询,然后由企业来验收。通过这些实践,他会理解,这些管理学知识在企业具体怎么应用,遇到具体问题时,怎么去分析、解决,这是能力培养的部分。

第三个支柱是全球平台,培养学生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让学生有能吸收的胸怀、开阔的眼界和能力,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没有边界,才能帮助他所在的组织、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经济更好地发展。

第四个支柱是终身发展,“一日复旦人,终身复旦人”。孙龙介绍道,复旦到目前总共有超过28万校友分布在全球各地,单单MBA项目,目前已有超过11000名校友。

学生进入复旦后,这些会成为他们未来发展路上的同行者和助力者。同时老师也会帮助他,在校园里进行最新产业研讨、政策研讨,会邀请一些很好的演讲者到校园跟大家做分享,成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资源,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最后一个方面是领导力提升,复旦时刻关注培养学生的利他精神。孙龙强调,复旦非常关注学生责任担当能力。这个时代“独行者众,众行者远”,一个没有责任担当的人,不可能成为未来领袖或是具有领袖潜质的人。

在校期间,学生要多参加、组织一些活动,有很强的驱动力和能动性,在学习时,在班级、在年级,跨年级、跨行业的很多活动里,去体现他的利他精神,在社会上体现正向影响力,这才是复旦值得培养或想要培养的毕业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校训,商学院院训是“笃学立业,厚德惠人”,这意味着,希望学生不但有学问方面的追求,同时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另外,他要思考的问题是厚德惠人,就是对自己个人成长、人格发展,要有一定的追求,在成就自己同时,成就别人,这才是一个体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价值观的毕业生。

构建教育生态圈,不要为创业而创业。

孙龙说,学院认为,创业对学生而言,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但不鼓励学生毕业时为创业而创业。复旦MBA学院青年创业家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很多创业成功的同学,在大型企业都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积累,他不管对行业,还是对组织,或对产品,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他们创业以后反而成功率较高。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学生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培养,同时,我们也告诉学生,不要为创业而创业。”孙龙强调说。

对大学来说,要做培养学生的土壤。复旦搭建了一个生态圈,是一个国家级创新园区,周边有很多创业园、产业孵化基地、复旦科技园等等,这些场地和它所拥有的国家政策,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支持。

学院给学生安排很多课程、培训营,会邀请创业校友回来,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创业校友面对自己的学弟学妹时,会讲很多创业中遇到的坑和失败的故事,正是这些内容,对很多有志于创业的同学是最有意义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少付出很多成本。

另外,复旦大学有各种讲座,从有趣的二次元讲座,到梵文讲座,都会提供,百花齐放。孙龙介绍道。

在全国人民齐心抗疫的2020年,学院很快就开始做线上《瞰见》系列论坛。有复旦校友、企业家反馈一些信息给学院:如他们当前的困境,比如供应链、资金链、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及解决方案。组织这些论坛,让老师来告诉大家,从理论上讲我们有哪些机会,有哪些手段,能够应对当前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去考虑和化解。这样的分享,对处在当时场景下很多企业家和校友非常有触动,它直击当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所以,大家的反馈非常积极,学院在全年展开了三百场左右的讲座。所以,在学院里,更需要提供的是土壤、是生态圈,孙龙补充道。

正确打开VUCA(乌卡时代)的学习模式

孙龙提出,尽管中国抗疫向全球交出最顶尖的答卷,可是全球疫情依然严峻,大家觉得,未来不确定性非常高,“后疫情时代”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心理波动很大。 前两年,大家在讲“乌卡时代”时,还沉迷在“VUCA”(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四个单词里面,可从2020年开始,大家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真切感受到了乌卡、在线协同、线上办公、远程协作等。很多同学在这次疫情下会感受到,行业原来的规则不再有效,原来看似稳定的供应链其实非常脆弱,原来做事情的方式在疫情下完全没办法展开,逼得他必须要创新、要学习。

这些结果导致很多同学开始反思,自己或者行业、组织做得非常好的时候,不是因为个人能力达到了能够完全驾驭一切的程度,开始反思自己也会有管理系统知识缺失等,最先觉醒的这批同学,已经开始为未来做学习储备。这样的背景下,他受到了冲击,他发现自己在遇到“乌卡时代”综合、复杂问题时会手足无措,所以,他进一步的学习,在未来应对这些场景时能有更好的准备。

有时,灾难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更多的是面向未来不确定的时候,它会给我们很多教训、教育、经验。能从这些经验当中汲取营养的人,在未来会更加强壮,走的更远、更好。学习,什么时候都不会太晚,当下就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点。当整个产业、全球在恢复时,会涌现很多机会,产业重组、供应链重构,那时,准备好的人会得到更多发展机会,所以,这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时间点。

另外,这两年,“内卷”话题总被提起。孙龙认为,内卷的产生是因为外界环境变化太快,而大家开始追逐更稳定、安逸的生活。本来,这些优秀、高端的人才和管理者,是应该去开疆拓土的,而当他们不敢冒险、不敢向前冲,回头来追求稳定的时候,就会形成内卷。我从来没看到那些创业者会觉得这是一个内卷的时代,孙龙说。

孙龙特别提出,想要未来追求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同学,应该放开内卷话题,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去冒险、去投资自己、投资自己的未来,对整个社会来说,这个就是创新,这个就是动力,这才是科创时代需要的一种精神。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进行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