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MBA人物
LIGHT UP | 肖阳:行走在入世历练中,沉浸在光影奇幻里
来源:中国MBA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1/06/23

化学专业出身,他却走上了传媒之路,靠着一腔热血,勇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本可稳居舒适圈,却最终选择跳出体制,自主创业;做潮流买手店,开办传媒公司,同时也实现自己的北大梦,当下仍在开拓新领域......

“不安分”是他的代名词,随心所向,勇往直前;纵使这一路并不平顺,起伏常在,有过失败也适逢惊喜,但只为尽兴人生,练就心态,实现自我价值。就用他自己的话总结:行走在入世历练中,沉浸在光影奇幻里。本期Light Up,让我们了解肖阳的故事。

肖阳

光华MBA2014级校友

量新传媒 执行董事/CEO

1、可否介绍一下你的经历?

我叫肖阳,是光华MBA2014级的校友。我本科学习学高分子化学,但后来从事的是新闻传媒工作。先后供职于新华社体育快报、中央电视台,担任中央电视台驻北京奥组委工作组组长,全程参与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拥有长达17年体育行业从业经验。可能拥有一往直前的创业精神,一直以来,我都在持续创业的路上:创办影视转播公司10年、独立设计师时装电商3年,现在从事数据查询服务和冰雪赛事媒体运营及转播相关的创业项目。

2、化学专业背景的你,为什么进入了传媒行业?

我本科的专业是化学,确实与现在从事的行业大相径庭。记得大三那年,当我开始考虑实习和工作,我意识到实验室并不适合我,不如从爱好、社团活动的角度去另辟蹊径。幸运的是,大学本科期间我加入了学校的广播电视台,作为学生记者,慢慢从一个愣头青成为小有经验的“业余媒体人”,成为了管理40余人的台长,那个时候我就在实践管理经验了,这个自信让我决定进入媒体行业闯闯。

这些经验让我有了一些自信和勇气去主动求职。那个年代还不够电子化,我每天抱着黄页给各企业打电话毛遂自荐。也许是因为幸运,也许是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在春节过后打通了新华社主编的电话,她因为值班期间的空闲,告诉我:“一小时内能来的话,我就让你面试”。于是,我冲出宿舍,一路飞奔到办公室,为自己争取了笔试的机会,然后戏剧化的打开新华社的大门。

就这样,我进入了传媒行业,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对各类体裁的新闻稿并不擅长,我把新闻传播学的课本全自学一遍,经过新华体的系统训练,到现在还保持使用专业符号校对文字的习惯。一年以后,我有机会加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有缘分的是我第一次外出采访报道的新闻是关于北大的,没想到多年以后我作为北大的学生来写这件事,也是很巧合。在经历了一段压力生存测试后,我基本适应了中央电视台的工作,就这样,我总算在新闻媒体行业扎下了根。

3、最让你自豪的工作成就是什么?

十年的记者生涯,采访过各行各业不计其数的人,从国家级领导到一线的劳动者,见证过许多重大事件并亲身参与其中,负责过许多重大事情的指挥工作,奔波在各大新闻发布现场,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的出镜报道,那个十年积累的报道记者证件,装了几个箱子。

人对自己道路上的未来的未知事情不了解,往往采取保守策略控制风险和不确定性,其实有时候大胆一点去做,当你足够坚定,积极主动,往往不会太差。全力以赴不一定能成功,不全力以赴肯定不成功,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但不付出一定没有回报。

4、听说你做过时尚买手网站,作为国内第一批进入这个行业的创业者,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和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吗?

其实这是个很有趣的项目,也是我经历中比较特别的一笔。2015年左右,因为公司业务稳定,我也跟着电商购物平台的趋势,运营起一家时尚买手网站。采用了当时还非常新颖的线上展示、订货+线下试装、体验的模式,还在北京三里屯做了实体店铺,也算是红极一时。当时我的想法比较简单,为自己找到了许多理由来做这个项目:衣服是刚需,而经济发展开启了追求文化服饰的新需求;已有的业务能够将服饰展示、推广与视频传媒相结合;电商购物是大趋势,其中必由生机,而我的团队有天然优势,何不大胆尝试?

当然,这些理由在事后复盘的时候看来,都存在着许多漏洞,这也是项目最终“流产”的原因。但在这段时间里,我得以见到另一种新的模式、新的人群、新的行业,每天与走在潮流前线的“摩登人生”打交道,也提高了我的个人审美,也还算很值得回忆的一个经历(笑)。

5、曾经在央视工作,又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为什么一直坚持着创业?

人的一生很短暂,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完成无限的可能性。尽管可以找很多高大上的理由,但平心而论,这是我很现实的考虑,在对比风险、收益、发展前景后,综合做出的决定。首先,做电视的客观风险很高,即便小心翼翼,也难免不出一点差错,防不胜防。其次,当时我基本已经能够看到前方的上升路径。我曾思考,如果一切顺利,我能变成什么样子?最优秀的榜样已经在我面前,我可以清晰的看到未来的模样,这也令我不禁深思:前辈的状态,究竟是不是我期待的未来?最后,抛开客观的因素,主观角度而言,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所言,物质生活满足后,人类是要有精神追求的。所谓的理想、成就,会推动你往前走。我觉得人活一世,真的太短了,总得做点自己喜欢的,有意思的事儿,才不虚此行。

6、你做体育传媒多年,跨界从事独立设计师时装销售,你怎么看初创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和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吗?

我提出几个问题来思考。如果你的事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你上下不控资源,你会怎么优化?如果你的业务主要依赖某个人去拓展,你会怎么改造?如果你的企业没有积累可资产化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你会怎么破局?

依据风险和不确定由低到高,通常想到的发展战略依次是开拓市场、升级转型、寻找新赛道。

第一招开拓市场,文化传媒行业提供的是文化产品,没有标准化的样品,无法标准化定价,通过描述让客户先付费,然后交付因人而异的见仁见智的工作成果,这就决定了不像产品型企业,靠着市场部门人员和激励机制等来打开市场和局面。

第二招升级转型,我们自己立足体育传媒行业,凭借以前的积累,准备做体育版权、赛事IP运营、体育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模块,目的还是希望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希望获得资本的亲睐,我们建立了国际体育版权采购体系,拿到一些国际赛事在国内的运营权,获得了一些国际客户在中国的服务单子,我们希望资本进入激活,蓝图就出来了。后来我自己总结出一个体育产业成熟程度的评价体系,那就是高水平的竞技,高水平的转播,持续稳定的赞助、版权、门票、特许收入,三个支撑缺一不可。而国内的体育产业大多还处在把低质量的赛事当成活动来办,依靠赞助商买单,实现快速的变现。

第三招寻找新赛道。想法简单总结就是一句话:在人们衣食住行中寻找一个方向,以互联网为入口和消费场景,结合视频制作,去找到一个精准的细分市场。于是乎,我们做了一个独立设计师时装电商的品牌,有国内排前十名的顶级设计师品牌,欧洲知名的设计师品牌,还在北京的蓝色港湾、三里屯、奥特莱斯开了实体店。设想的前景是比较光明的,其实我走上了一条在服装的红海市场和电商的寡头市场中的一个小众方向。当赤膊上阵,一阵拼杀,那种不知道怎么突破困境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后怕,最终迅速关停门店、系统性裁员。

07、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你如何理解“创业”这个概念?

在我个人看来创业的本质就是集市做生意,挣钱是唯一主题,可以有情怀,但是拿情怀画饼一定是不靠谱的。只有先自己能活下来,才谈得上发展与商业模式,而投资人只投他认可的风险,不替你解决温饱。烧钱是投资人的事,挣钱才是你的事。花钱,其实是一种责任和压力。也是通过我自己持续创业的经验,我总结了四个凡是,供大家参考:

凡是你拍脑门出来一个主意就要去干的,基本不靠谱;

凡是从有一个想法到开始砸钱去干在半年以内的,基本很危险;

凡是成功与否由某个具体的人或环节决定的,基本没机会;

凡是你看到别人干得好,你果断跟随的项目,基本高难度。

08、为什么要选择就读MBA?又是为什么选择了北大光华?又一届学弟学妹即将迎来毕业季,你有什么感想或者寄语送给他们?

刚刚创业的时候,团队人少,很多事情简单而熟悉,凭借着经验和常识就能决策。然而,随着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关联效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对于决策的判断和选择上,也会出现一些失误,这时候我决定进入学校,回炉再造,系统把工商管理知识系统的学习一遍,增加点底气。

由于对北大的向往和对人文社科的热爱,我毫不犹豫的决定报考北大光华。一路通关终于踏进了北大的校门,重回校园。在北大光华读书的时光,直到现在依然不褪色的怀念。宏观经济学的课堂分外精彩,午饭时间都想全部贡献给课堂;与老师探讨当下的时政、热点话题,让实践与理论的碰撞更加精彩。还有很多难以忘记的高光瞬间: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毕业晚会我担任了全班有78人参与表演的节目总导演,毕业旅行把所有的毕业快乐都留在了大理,我们还拍摄了一部短片留住最美的记忆。在新生入校和毕业典礼时,唱着《燕园情》中的“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你怎能不深爱北大。

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时光短暂,要珍惜每一堂课,这都是老师们精心调制的精华。除此之外,不要错过每周的各种讲座,倾听行业大咖最新资讯和干货分享。珍惜北大的教育资源,可以去各类院系听讲座或选公共选修课。一入光华门,一生光华人。除去在校期间的学习体验,毕业之后,你还会享受到光华的校友课程、企业走访、访学、校友组织的陪伴,这才是学院和老师们对毕业生最长情的告白。

09、你有什么爱好吗?为什么坚持这个爱好?

业余爱好有两个,排第一的是写科幻小说(笑),目前已经写了10万多字。我个人很喜欢读哲学类的书记,也一直都很喜欢琢磨那些宏大的概念、未知的未来。写学术论述的话,太专业也有很多限制,但是写科幻小说,不仅可以把我的想法表现出来,也能保留许多发挥空间,所以一直把这个当成自省、解压和探索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我的科幻小说中,拥有一个我一手创造的世界,三种文明程度的文明在光能世界和暗能世界展开,无限微观的意识生命坍缩到物质态世界中,来到地球,带领人类揭开宇宙背后的全景图,直到两个世界的终极对决时,发现物质态世界只是更高级文明的若干次循环中的一次,小说的结尾自然衔接上小说的开头,这部科幻小说的名字叫做《永恒的觉醒》,已经写了10余万字,计划在今年年底写完。

另一个爱好则是摄影,这么多年来,我去过许多国家和地区,拍下那些精彩的画面,也算是人生的一种记录吧。

10、如果有机会和某个人(可真实、可虚拟)共进晚餐,你会选择谁?为什么?

如果与人共进晚餐,我希望选择对我的小说有帮助的人。第一位是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和他探讨量子尺度以下,无限微观的尽头的可能性;第二位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请教四大作用力的统一场;第三位是爱德文·鲍威尔·哈勃,聊起他对星系天文的研究;还有一位是西格蒙德·佛洛依德,看看他解密大脑机制的新想法。当然,最希望和相对现实点的是刘慈欣了,毕竟我撰写的是科幻小说嘛(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进行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