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活动
清华大学-莱斯大学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创新研究中心举办线上学术研讨会
来源:中国MBA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0/12/30

2020年12月17日,“中国管理研究展望:重大研究议程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办,来自清华经管学院的近百位师生参与此次线上研讨会。研讨会由清华大学-莱斯大学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清华经管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主办。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讲人为有着丰富顶级期刊主编经验与论文发表成果的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王鹤丽教授。研究中心主任、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迟巍教授出席并致开场辞。

研讨会开始,王鹤丽首先就中国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一般性讨论发表见解,并和参与者共同探讨了师生关心的五大主题。关于顶级期刊对中国研究的选择偏好,王鹤丽通过实际经验指出,国际顶级期刊对来自中国的研究接受度比较高,但还是经常需要一些额外的解释,如文章中为何要选择与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或者中国情境相关的关键变量,以及来自中国的数据为何会更契合一般性的研究问题等。

其次,围绕中国情境中的研究想法、样本数据收集问题,王鹤丽表示,在中国情境下,比较容易发现一些无法用现有理论或者文献解释的有趣或独特的现象,这是研究想法的一个重要来源。另外,管理学界也有一些与中国独特的政治体系、传统文化哲学(儒家、道家)有关的研究主题,其中“guanxi”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主题之一。此外,她也特别提出了应该注意的两点,首先这些新的有趣现象不一定要用独特的新理论来解释;其次,这些现象有时仍然能够用现有理论及其拓展理论来解释,研究者需要清楚地阐释新现象与现有文献之间的联系。最后,王鹤丽指出,发展中国情境中的研究想法仍然需要阅读大量文献,确定其中的研究空白来推动研究想法的发展。

在“如何提出想法或写出吸引顶级期刊的论文”这个话题上,王鹤丽建议说,在研究想法可行的前提下,研究者需要清晰呈现出自己的研究贡献,而明确研究贡献需要了解所对话的主流文献是哪些。她建议学者尽量将研究限定在一两个重点文献内,并在所属文献内清晰定位研究空白。除呈现研究贡献以外,研究者还需阐释其重要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写作时要注意逻辑上是否有漏洞,以及论证有没有相反或者可以替代的解释。

第四个讨论主题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王鹤丽就一般性趋势和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发表观点。在一般性的讨论中,建议研究者选择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维度进行深度研究,而不是笼统将所有维度都纳入研究,同时,另外一个潜在的研究方向是研究者可以深度挖掘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讨论中,王鹤丽指出两个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一个是结合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其他动机来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另外一个是中国独特制度情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其他国家的对比,并研究其中的重大意义。

最后一个讨论主题是“进入教职市场时应该持有的学术成就”,王鹤丽表示,针对不同的教职市场以及不同的目标学校,拿到教职所需要的学术成果都不同。她鼓励求职的博士生针对自己的目标学校早做准备,尽可能提升学术成果的质量。

随后,与会师生就五大主题与王鹤丽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化了对管理研究的理解。来自经管学院的三位师生展示了各自领域的学术成果,王鹤丽进行点评并给出改进建议。 

本次研讨会是清华大学-莱斯大学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创新研究中心在本学期举办的第二次高质量线上学术研讨会,会议既展示了中国管理研究中的重大议程与未来研究方向,也促进了各专业领域内的学术交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参加本次研讨会有助于及时掌握中国管理研究的前沿动态,拓展学术视野,深化对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研究的理解,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在2020年11月10日,研究中心邀请到爱荷华大学商学院李宁教授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从想法到发表:对于组织管理研究的反思”的线上研讨会。

清华大学-莱斯大学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创新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以精益求精的高水准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中心打造了国内外的良好声誉,中心将在未来进一步推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加强本校老师、学生与国内外学者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供稿:清华大学-莱斯大学人力资本与可持续创新研究中心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

本文摘自:清华经管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sem.tsinghua.edu.cn/news/xyywcn/24961.html

相关文章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