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MBA人物
永嘉“师傅”黄卫宁—— 改变,从每个员工学习技术开始
来源:中国MBA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2/06/15

黄卫宁

凯泉集团总经理

永嘉泵阀产业最早一批技术人才之一,28年专注泵行业技术研发,不断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累计主导20余项专利研发。

戴着眼镜,外形儒雅,夹在人群中迎面走来,看起来像是一位技术专家,直至他自我介绍,“你好,我是黄卫宁。”我们才反应过来,他就是凯泉集团总经理黄卫宁。我们的直觉也没错,黄卫宁是技术人员出身,如今除了公司日常管理,他绝大部分时间仍围绕着技术转,还打造“车间学堂”给员工传授技术,是公司许多人心中的“师傅”。

加入公司28年来,一路见证凯泉集团年产值突破亿元、10亿元乃至60亿元,黄卫宁感慨地说,凯泉集团迄今已取得专利700余项,也是较早启动智能化改造的泵阀企业之一,阔步向前背后最大的秘诀正是“技术创新”四个字。

要做好一只泵,必须跳出泵来思考泵

走访客户了解产品运行状况、参与公司研发碰头会、自学新材料运用技术……过去一周,黄卫宁的大部分时间围绕新产品开发展开。这也是他28年来的工作缩影。

1994年,当时还在永嘉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工作的黄卫宁,拗不过凯泉集团的前身——瓯北水泵厂负责人林凯文三番五次上门邀请,放弃“铁饭碗”下海。当时,永嘉县瓯北大大小小的泵阀作坊林立。能吃苦、有力气,是这个行业对员工最大的从业要求,一线工人几乎清一色膀大腰粗。当戴着厚眼镜、书生味十足的黄卫宁一头扎进车间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他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酷暑天的车间,热浪滚滚,黄卫宁捧着按照自己设想绘就的图纸,一边与工人交流实施的可行性,一边改进。他在身边放了一个大水壶,热得受不了时,抓起水壶,咕噜噜喝上一口,继续调整图纸。当时的泵体结构复杂、体型庞大,黄卫宁一心想捣鼓出替代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月后,黄卫宁终于制作出一款单级泵,该款产品巧妙组合设计,分立式和卧式两种款式。其中立式单级泵占地面积不及原来的二分之一,在市场上一炮而红,迅速成为凯泉集团的主打产品。

一次,黄卫宁与同事一起给客户做产品回访,对方一个劲夸赞单级泵。没想到,黄卫宁突然发问,这款产品,使用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客户的反馈,黄卫宁马不停蹄地开展了第二代单级泵研制。如今,这款单级泵,黄卫宁已经迭代到第六代。

一个泵,要想在市场上持续拥有话语权,单单产品质量过硬还远远不够。“要做好一只泵,必须跳出泵来思考泵。”黄卫宁说。2001年,他来到江苏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读就是3年。此后,他又花近1年时间到上海交大进修工商管理MBA。接着,他还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进修管理发展课程。

不断学习吸收,让黄卫宁对如何更好地打造一只泵,有了更多的新思考。

要求每位管理人员首先成为一名老师

随着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业务拓展至全国,成为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泵业集团。

盘子越来越大,如何持续为公司发展注入活力?黄卫宁一方面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打造“外脑”,一方面在内部不断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他要求公司的每位管理人员,首先要成为一名老师。

走进凯泉集团永嘉未来工厂,一台台高度智能化加工设备旁边,一排排课桌椅分外引人注目。“黄总不仅自己爱学习,还带着员工在车间里一起学,在他的要求下,公司内部常态化举行各项培训。有些培训实操性比较强,为此,黄总直接把课桌搬入车间,打造‘车间学堂’。”凯泉集团副总经理张大辉告诉记者,负责讲课的,除了一些专家,更多时候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学在前面的黄卫宁,总会分阶段布置一些学习方向和任务,公司管理人员外出学习消化后,再传授给普通员工。他也成为了许多员工心目中的“师傅”。

在黄卫宁看来,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制造业深入融合,不断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在以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生产模式为特色的泵阀行业,如果不尽快加以改变,很难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黄卫宁说,凯泉集团的改变,从每一个员工学习技术开始。

新技术新理念,开始扎根生长

通过不断强化全员学习,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在凯泉集团扎根生长。

在凯泉集团永嘉未来工厂内,工人们娴熟地通过显示屏发出指令,原先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出来一个零件半成品,如今,通过一个智能化加工中心就可以搞定。旁边的智慧大屏下,新接的订单、原材料库存、工期进度等信息一目了然。近年来,仅永嘉未来工厂,凯泉集团就累计投入1亿多元资金用于智能化改造。

在推进过程中,黄卫宁发现,数字化改造必须取得产业链上游企业的配合,“否则上游企业无法实时获知我们的订单安排情况,我们也无法实时获知原材料供应情况,改造只能算半拉子工程。”

“黄总在数字化改造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总是毫不保留地分享给我们上游企业。”凯泉集团的原材料供应商、武义恒达铸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方建伟告诉记者,在黄卫宁的指导下,他们通过MES系统与凯泉集团联通,如今,凯泉集团缺什么原料、接了什么订单、哪些订单生产周期紧,他们紧跟着调整生产计划,双方合作越来越默契。

而于凯泉集团永嘉未来工厂而言,这种变革也几乎是全方面的:产品研发方面遇到难题,通过在甘肃兰州、江苏镇江设立的两个研发中心远程进行技术指导;客户无法到现场验收,就以直播连线方式进行“云验收”……

黄卫宁透露,通过改造,永嘉未来工厂在生产效率上提高87%,能源利用率提高12%,运营成本降低21%,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7%,产品不良品率降低53%。许多产品的品质赶上并超过知名企业产品。

“我们举行产品推介会,邀请客商现场观摩生产过程,许多原本用其他产品的客商,纷纷改用我们的产品。”黄卫宁说,短短两年时间,永嘉未来工厂年产值从两亿元提高到了6亿元。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底气,眼下,凯泉集团永嘉未来工厂已启动自动化配套仓库项目,并着手推进屋顶光伏发电建设。

来源:浙江日报

相关文章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