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动态
MBA到底考什么?怎样复习才能一战上岸?
来源:中国MBA教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3/03/23

MBA到底考什么?怎样制定规划才能一战成硕呢?

MBA的初试科目管理类联考

“管理类联考"是指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

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招生包含七个专业学位,分别是:会计硕士(MPAcc)、图书情报硕士(MLIS)、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MTA)、工程管理硕士(MEM)和审计硕士(MAud)。入学统一考试采用管理类联考。

笔试入门,各科分值分布,难度值

管理类联考考试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与“英语二(100分)”,总分300分。

(1)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题型及分值

1. 数学基础75 分,有以下两种题型:

(1)问题求解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2)条件充分性判断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2. 逻辑推理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3. 写作2 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 30 分,论说 35 分,共 65 分

(2)英语二题型及分值

(1)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①数学,为高中、初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运用。考察有相当的灵活性,体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组合、建构、运用能力。

②逻辑推理,包含形式推理、论证推理以及综合推理三大部分。逻辑推理题题干及选项阅读量(字数)与信息量(信息点数)较大,阅读速度与抓取关键信息能力是做好该部分的基础能力。当然,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

③写作,含论证有效性分析与论说两个部分。论证有效性分析,要求能较快地找出一段论证中的漏洞,是考察批判性思维的直接体现;论说,良好的议论写作能力是基础。

(2)英语二:

难度与大学英语六级相近,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打好两方面功底。一是阅读理解能力,这与考生的词汇量、逻辑思维能力直接相关。因此,应十分注意自己的词汇量。

实际上,懂得词汇变形的意义是很有用的,比如在完型填空中,直接考原词,命题老师认为太没水准了,会加深难度。其实增设难度的办法就在于单词的变形,包括词性的变化、时态的变化、单复数的变化等等。

二是英写作,单词过关、丰富了并不能一定带来高分,因为写作的要求不只是能认识单词就可以的,所以要想获得英语高分,必须要能获得写作高分。而这个就靠考生们平时的训练了。

MBA笔试备考攻略之:目标

设立一个量化清楚的目标,我们先从目标谈起,MBA笔试备考目标必须量化、清晰,这样才能客观准确,才能全力以赴。

要做到这点,我们最好要回答清楚以下问题:

1、考哪个大学的MBA?

2、他的笔试录取分数是多少?是国家线还是高于国家线?

3、我现在的分数是多少?差距有多大?

这三个问题能清晰的写出来,那么我们的目标、现状、差距、努力方向、短板就会清楚。在以后学习的时候,就非常有针对性。目标要定高,我们有句俗话叫:“取乎上,得乎中”。

定好目标以后就是努力的学习啦!

MBA备考攻略之:联考复习方法 -- 站上岸

考研形势可以说是日益严峻,难上加难。不是我在贩卖焦虑,而是事实本就如此。所以各位小伙伴,一定要尽早着手准备起来,为自己的成功上岸增添一份保障!

“精力少,时间少”?

在职生白天工作,只有晚上和休息时间才能复习,但是和应届生用的是一套试题,考试难度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解决办法

1.利用好零碎时间:

平时乘车、工作空闲的时间可以用在需要背诵的内容或者科目上,不需要太强的理解,只需要反复、机械的熟悉、背诵。例如乘车时就可以背单词,背句子。

2.提升效率:

在职考生的时间非常少,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一定要提高效率,确保学一分钟就有一分钟的收获。

此外,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咨询老师答疑,确保不让问题过夜,否则不会的知识点下次遇到还是不会,白白浪费了学习的时间。

“ 工作+学习,心理压力大!”

边工作边考研,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每年都有大量在职生因为焦躁、压力而中途离场。学习时间碎片化,复习进度特别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所打断,再想“重新启动”就会很难。

解决办法

1.协调考研与工作:

根据成功者的经验,在职考研者处理这个问题最理性的做法是:工作的时候尽心尽力,复习的时候全力以赴。这样虽然很累,但是两不耽误。认认真真地工作,既不影响工作也会为考研的后续问题带来一路绿灯:全力以赴复习,不管是否考上,都问心无愧。

2.制定清晰的规划表:

可以制定清晰且可行性高的规划,方便把握复习节奏和进度。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要学哪些内容,达到怎么的水平,都要明确地规划出来,并及时地进行总结和调整。

当然,一个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办法就是找同一处境的人,共同进步!

“ 环境闭塞,有效信息获取难度大”

在职考研一般都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决定考研,难以融入到考研群体中,信息不能共享的情况下,就只能单靠自己去收集。考研信息冗杂,搜集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本身就是个耗时耗力的过程。

解决办法

1.提前搜集信息:

针对这点,在职考研的小伙伴可以选择早早做好前期准备,收集信息,整合资料等等,不要占用正式复习时间。备考宜早不宜晚,可以适当拉长战线,累积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每个阶段的复习任务。

“ 容易放弃”

虽然每届报名人数众多,但真正坚持到底的在职考生却并不多,超过一半的考生都没有完成一轮复习就上了考场,大部分人的考研变成了碰运气。

解决办法

坚定决心不动摇:

每年报名考试的人很多,但是中途放弃的人也有很多,考研是一段很艰难的旅程,我们都明白,困难会接踵而至,所有担心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决心不够坚定,如果是抱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相信任何困难都是难不倒你的,至于没时间,那完全就是借口了。

相关文章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