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者,天下之本也。“三农”问题,一直与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密切相关。致力于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繁荣向好,6月8日,四川大学商学院校友理事会一行走进学院2000级MBA研修班姜华校友的企业——成都农交所德阳所交流学习。
四川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张黎明教授,四川大学全球校友创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商学院校友理事会理事长严统明,四川大学总裁校友会会长汤进,四川大学MBA(研修)校友会会长张健,MBA(研修)校友会、总裁(CEO)校友会、MEM校友会、MBA校友会、文旅康养校友会(筹)等校友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姜华校友首先详细介绍了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如何精准触达“三资”下乡痛点与雷区,带领团队首创“政企银交担保”生态商业闭环模式和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三书模式”,畅通乡村振兴资金渠道,开创多个全国、全省第一的历程;讲解了农交所实施的“市民下乡、能人返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以及实现的“保护干部、资产处置、资源整合、农村金融”四项职能;并讲述了“三书模式”作为知识产权输出,创新成果经验首次推向省外,同年入选四川省依法治省《法治蓝皮书》,并被写入农业农村部改革文件汇编的辉煌成果。
随后,德阳科服与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荣从为什么要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入手,就德阳科服与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建设情况、主要作用、资源优势、专家服务团模式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公司在加速成果流通转化、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助力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能发挥的具体作用。
座谈会上,姜华还讲述了他的精彩创业故事。从毅然辞去公职、通过三年半时间将成都农交所德阳所打造成全国领先的农村产权交易所讲到了全国首家市州政府将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有机统筹的交易平台——德阳科服与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的创新创建。
川大商学院副院长张黎明教授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土地是社会发展的最大资产,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成都农交德阳所不仅探索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要素价值充分体现,帮助农民增收、农企增效,农村发展,还从最开始的产权交易平台到综合交易平台,再到全国首家市州政府将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有机统筹的交易平台的创建,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学院校友们带着团队、带着企业积极的支持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和发展。
参访校友严统明理事长、张健会长、汤进会长以及校友代表们纷纷发言,表示这种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值得学习,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值得称赞,为乡村振兴的努力值得追随。会上,还有许多校友提出了合作的意向和建议。
在与会者的共同见证下,张黎明副院长代表川大商学院向姜华校友赠送了纪念品;四川大学文旅康养校友会(筹)李持坤、姜华、宋建明共同签署了合作举办“文旅康养”高质量就业培训班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会后大家参观了德阳市乡村振兴示范点高槐村。
“和喜欢的人,在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下午2时许,在位于产业振兴乡村的典范、由新农人众创共建的高槐村染云山房,姜华用三个“喜欢”向校友们表达了久违的期盼与热情。在此之前,一众校友漫步于高槐村河滨步道,听蝉、闻风、品香、悦色,共同探讨“离尘不离城”的高槐村兴盛故事,把酒话桑田、问禅山水间,好不自在。
静坐花香小院、闲看云卷云舒。染云山房交流会上,姜华还与校友们交流了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全国首创的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三书模式”。他说:“通过‘三书模式’对农村资源要素以规范的交易平台和流转程序,确保了流入流出方各自应有权益,已经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农村产权交易新机制,高槐村就是这个新机制的首批受益者。同时,我们与全国领先的自媒体推广平台扶农旅游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还有效解决了‘看地难、看地贵、看地远’难题。”校友们还就自身企业情况,精准提出了农村土地确权、商标专利维护等诸多难题,并就相关疑问热切探讨,现场氛围热烈,金句频出、“金点子”不断、掌声连绵。
“百家校企行”系列活动的举办,旨在通过“走出去”的形式架通交流沟通的桥梁渠道,搭建起互学互助、共促共进的舞台,通过学习了解多个行业最新动态,实现校、企之间与学、业之间的多维联动,最终达成增进友谊、共同进步的目的。活动后,校友们最多的感触是意犹未尽,纷纷表示,乡村天地广阔、知产大有可为。
中国首席品牌官得主、四川大学文旅康养校友会(筹)负责人李持坤说,此次活动有高度、有深度、有实效、接地气,意义非凡,将持续推动“现代职业技术高质量再就业培训班”项目在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重视支持下尽快落地实施长久开展。
本次走访活动由四川大学商学院校友理事会主办,四川大学MBA(研修)校友会、四川大学文旅康养校友会(筹)共同承办。
来源:企业家日报